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思政课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风采展

2021-10-07

一、课程简介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面向全体大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2学分,34学时。教学方式历经两个阶段:2006-2012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2013年-2021年,学生既可以写调研报告,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微电影(5-10分钟),二者选一。2013年至今,80%以上的学生选择拍摄微电影,共有3万多名学生拍摄微电影5200部,故“微电影教学”是我校“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特色和亮点。“思政课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以下简称为教研室)重点工作即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深入推进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实效性。

二、师资队伍

教研室主要成员11人,包括河北大学思政课教师5人,北京、湖北、广西等高校的马院院长、副院长5人,辽宁世纪研究院院长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8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1人。这是一支校校结合、校企结合和老中青结合的教研团队:既有微电影教学改革一线的骨干教师,又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负责人柴素芳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人选、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十佳网络正能量传播者。2018年,她带领团队获批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柴素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

三、教学组织

教研室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每年修订《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全员培训机制、成果评价机制和应用推广机制。

75F01

教研室开展规范化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日历。线上线下,全员培训、全程指导。

190DF

教研室创建“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研究中心”,“融媒体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平台”,与40多所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讯平台”专为教研室开辟“幸福微影”栏目,我校143部微电影及学生的实践总结等资料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共享的教学资源。

8BA92

四、教研成果

教研室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2020年,负责人带领团队申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2507

团队注重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主持重要教研、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课题6项、省(直辖市)项目5项。

团队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30余篇,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教学成果丛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等10多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1205B

五、学生培养

微电影教学促进大学生以艺术化方式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们组织“幸福微影”学生社团利用“幸福微影”微信公众号推送教研成果100余期,还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三等奖3项、河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一、二等奖6项。

在“繁星奖”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中,教师们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各级奖励近400项。通过微电影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美与体验美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1D01C


六、交流推广

教研室主办三次全国性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120所高校来我校交流。8年来,我校微电影教学已经推广到京、津、冀、湘、鄂、豫、皖、苏、浙、闽、黑、吉、辽、陕、甘、宁、蒙等数十所高校。2015年微电影教学法入选“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CCTV-1、CCTV-13、CCTV-6以及光明日报等也对我校思政思政教学改革报道20余次。

七、特色亮点

师生同步发展的团队培养特色。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激发教研科研创造力,实现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精英化培养。

“滴灌式”实践教学的育人特色。以微电影为实践教学新载体,打造“点滴渗透”的育人模式:投资小、见效快、可复制、易推广。

跨空间、跨学科交流的协同特色。促进全国思政教师交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通,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有品牌、有平台的成果示范特色。发挥微电影实践教学品牌作用,构建实体与虚拟结合的教研平台,共享教研案例精品。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