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新闻
HBU News
首页 / 河大新闻 / 正文

《自然·纳米技术》发表我校杨艳民教授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11 17:53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发光与显示团队杨艳民教授与上海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合作,在NaYF4基质中实现了Er3+、Nd3+、Ho3+超长近红外二区余辉发射并将之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相关工作6月1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1-00922-3),杨艳民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河北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

Er3+、Nd3+、Ho3+是近红外二区发光的理想发光中心,但其余辉发射一直很难实现。杨艳民教授等人选用具有较低声子能量的氟化物NaYF4作为基质材料,通过严格控制其尺寸和形貌,在 NaYF4基质中首次实现了Er3+、Nd3+、Ho3+超长近红外二区余辉发射并阐释了余辉机理。因红外二区具有较好的生物穿透性,而余辉又无需激发光来维持,故近红外二区余辉材料在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工作将进一步推动余辉材料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学工程一流学科及我校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建设项目支持。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供稿)

分享:
返回列表页

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请使用360浏览器8及以上(极速模式)、IE10及以上、Chrome5、Safari6、Firefox 3.6及以上、 Opera 10.5及以上浏览器观看。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更高的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