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静垚 我2022年进入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在学校与学院的悉心培养以及众多前辈的指导与帮助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在向同学们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过程中,我也始终在不断学习、反思,努力朝着一名合格教师的方向成长。
我开设的首门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设立的选修课——《京剧与近代中国》。该课程旨在通过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历史变迁,展现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的独特路径,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课程内容源于我的研究方向,缺乏现成教材与讲义支持。为此,我广泛搜集各类素材,包括演出录像、艺人访谈、纪录片、影视资料、地图、文物图像、老照片、线上展览等等,尽力将专业论著中的学术语言以直观可感的形式呈现于课堂之上。此后,我又参与讲授了《中国通史3》《中国通史4》等学科基础课程,在轻松愉悦和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植学生厚重的历史感,是我努力企及的目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学过程中,最令我珍视的是课后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学生的提问与思考虽然偶显稚嫩,但往往能够从另一视角打开我的思路,让人耳目一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意。我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鼓励他们参与创新实践与社会调研,不仅尽心指导自己负责的学生,也乐于为其他同学提供建议与帮助,并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外出调研历史古迹。见证学生在学术训练和项目探索中不断获得提升,我内心倍感欣慰。
自2023年起,我先后担任历史学2班与世界史班的辅导员工作。尽管事务琐碎,却让我能够更为深入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主动添加了班里每位同学为微信好友,并保持手机全天畅通。当学生们面对生活疑问、心理困惑、学业难题时,我尽己所能地为其提供帮助,使自己成为学生在校园中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这一过程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和价值观念的塑造者。
执教至今,刚满三载。教师的身份于我而言,新鲜感还未褪去。而今能够获此荣誉,既感到意外,更倍受鼓舞。日后唯有继续努力,做一名好教师,方能不负同学们的信托,不负学校与学院的培养。